【岷的原文及意思】“岷”是一个汉字,常用于地名或人名中。在古代文献中,“岷”多与地理、山川相关,尤其与“岷山”有关。以下是对“岷”的原文出处及其含义的总结。
一、原文出处
出处 | 原文内容 | 出处来源 |
《尚书·禹贡》 |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 古代地理文献 |
《水经注》 | “岷山在蜀,其下有江,曰岷江。” | 郦道元《水经注》 |
《诗经·小雅·天保》 |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 《诗经》 |
《史记·五帝本纪》 | “舜践帝位,乃命禹治水。禹于是遂行,……西被于流沙,南至于交趾,北逾涿鹿,东至于海。” | 司马迁《史记》 |
> 注:虽然《诗经》和《史记》中未直接出现“岷”字,但“岷山”作为地理名称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
二、意思解释
“岷”主要表示:
1. 山名:指“岷山”,是中国西部的重要山脉之一,位于四川、甘肃等地,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分水岭。
2. 江名:指“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岷山。
3. 姓氏:在某些情况下,“岷”也可作为人名使用,较为少见。
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岷 |
拼音 | mín |
部首 | 山 |
笔画 | 8画 |
本义 | 山名(岷山);江名(岷江) |
引申义 | 地理标志、文化象征 |
文献出处 | 《尚书》《水经注》等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地名、人名,较少单独使用 |
四、结语
“岷”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字,不仅承载着地理信息,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与命名习惯。在现代,它更多地出现在地名中,如“岷山”“岷江”,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符号。了解“岷”的原文及意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地理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