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的意思是什么】“响遏行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高亢激昂,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甚至可以阻止云彩的流动。这个成语多用来赞美歌声、朗诵或演讲等语言艺术的表现力。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响遏行云 |
拼音 | xiǎng è xíng yún |
出处 |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释义 |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能阻住天空中的云彩,比喻声音极有力量,感人至深。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歌声、朗诵、演讲等语言表达的艺术效果。 |
近义词 | 声震云霄、响彻云霄、声如洪钟 |
反义词 | 低声细语、悄无声息 |
二、成语背景与使用场景
“响遏行云”最早出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古代音乐家秦青教学生薛谭学习唱歌的故事。薛谭在没有完全掌握技巧的情况下就急于离开,秦青在送别时唱了一首悲壮的歌曲,声音震撼林木,连天上的云都被其声音所阻挡,无法继续飘动。从此,“响遏行云”便成为形容声音极具感染力的成语。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音乐评论、演讲评价等场合,强调某种语言表达的力量和影响力。
三、使用示例
1. 音乐评论:他的歌声清脆高昂,仿佛响遏行云,令听众为之动容。
2. 朗诵表演:老师在朗诵诗歌时,情感充沛,声如洪钟,真可谓响遏行云。
3. 演讲场合:他的一番发言气势磅礴,字字铿锵,堪称响遏行云。
四、总结
“响遏行云”是一个富有诗意和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高亢与有力,也体现了语言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写作或口语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读者或听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