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风格与深沉的历史情怀。
一、诗歌
《登金陵凤凰台》以金陵(今南京)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登上凤凰台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并借此抒发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流露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绪。
二、诗歌结构分析
项目 | 内容 |
诗题 | 登金陵凤凰台 |
作者 | 李白 |
体裁 | 七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唐代,李白游历金陵时所作,借古抒怀 |
主题思想 | 借景抒情,感慨历史兴衰,表达个人情感 |
风格特点 | 豪放中有沉郁,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
代表句子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三、诗歌赏析要点
1.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两句诗写出了昔日凤凰栖息之地的繁华已逝,只剩下江水依旧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2.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诗人通过对吴宫、晋代遗迹的描写,感叹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无常,也暗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借“浮云蔽日”比喻奸佞当道、忠良受压,表达出诗人对朝廷昏庸的忧虑和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愁。
四、历史与文化价值
《登金陵凤凰台》不仅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诗歌中极具历史感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五、结语
《登金陵凤凰台》以其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成为李白诗作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承载着诗人对历史、现实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