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名词解释】“李代桃僵”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乐府诗集·鸡鸣》中的典故。原意是李树代替桃树被虫蛀,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扶持、替人受过或代人承担责任。后来引申为在某种情况下,用一个事物去替代另一个事物,以达到保护、转移或掩盖的目的。
一、
“李代桃僵”最早出自古代诗歌,后演变为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成语。它不仅用于描述兄弟之间的互助精神,也常用来形容在复杂情境中,通过替代手段来化解问题或避免损失的行为。这一成语在文学、历史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李代桃僵 |
出处 | 《乐府诗集·鸡鸣》 |
原意 | 李树代替桃树被虫蛀,比喻兄弟相代 |
引申义 | 代人受过、替人承担责任、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牺牲、替代、保护等行为 |
例句 | 他为了保护弟弟,主动承担了责任,真是李代桃僵。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法律、政治、商业等领域,指代人承担责任或转移风险 |
同义词 | 代人受过、替罪羊、以身试险 |
反义词 | 自私自利、推卸责任、明哲保身 |
三、延伸理解
“李代桃僵”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担当。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提倡,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家庭关系以及公共事务中,适度的“李代桃僵”有助于维护和谐与稳定。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李代桃僵”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