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长物的故事和含义简短】“别无长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用来形容一个人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常用来表示清贫或廉洁。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一、故事简介
“别无长物”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德行》中的一则记载:
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王恭的人,出身名门,但生活简朴。有一次,他从京城回到故乡,朋友王忱来访。王忱看到王恭的衣着朴素,便开玩笑地说:“你从京城里回来,应该带了些好东西回来吧?”
王恭回答道:“我别无长物,只有一件素袍而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除了身上穿的那件素色长袍外,什么也没有带回来。王忱听后非常佩服他的清廉与淡泊。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别无长物 |
拼音 | bié wú cháng wù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 |
释义 | 除了自身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多用于形容清贫或廉洁。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生活简朴、不贪图富贵。 |
近义词 | 一贫如洗、两袖清风 |
反义词 | 富可敌国、腰缠万贯 |
三、成语的现实意义
“别无长物”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成语,它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
- 珍惜简单的生活:物质并非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 保持清廉节俭: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廉洁自律的品格。
- 重视精神追求:真正的富足在于内心的充实,而非外在的拥有。
四、总结
“别无长物”源于古代文人的生活片段,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清廉与简朴的推崇。今天,这个成语仍然能引发人们对物质与精神、贫穷与富足之间关系的思考。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更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