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双规什么是双规】“双规”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措施。它既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实际操作手段,常用于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进行调查和处理。下面将从定义、适用对象、程序流程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双规”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的简称,通常是指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或干部,在未被正式立案之前,由纪检监察机关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这种措施一般适用于违反党纪、政纪的人员,目的是为了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证据灭失或相关人员逃避调查。
“双规”并非法律术语,而是党内监督和纪律检查中的一种实践方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临时性。其实施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且不得长期使用。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定义 | “双规”是指对涉嫌违纪违法的党员或干部,在未被正式立案前,由纪检监察机关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要求其在指定时间和地点接受调查。 |
适用对象 | 主要针对涉嫌违反党纪、政纪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涉及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行为的人员。 |
实施主体 | 由纪检监察机关(如纪委、监察委员会)负责执行。 |
法律依据 | 不属于法律条文中的正式制度,主要依据党内法规和纪检监察工作规定。 |
程序流程 | 1. 纪检监察机关初步核实线索; 2. 经过审批后决定是否采取“双规”措施; 3. 向被调查人宣布并通知其家属; 4. 被调查人需在指定时间、地点接受谈话或审查。 |
时间限制 | 一般不超过7天,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5天,但不得超过法定期限。 |
权利保障 | 被调查人有权了解调查内容,可聘请律师协助,但律师不能直接参与调查过程。 |
与“双指”的区别 | “双规”是针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措施,“双指”则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两者性质不同。 |
三、注意事项
- “双规”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旨在维护党的纪律和国家廉政建设。
- 实施“双规”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程序,不得随意扩大范围或滥用权力。
-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近年来“双规”逐渐被更加规范化的司法程序所替代,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可能被采用。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对比,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双规”的含义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