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薨逝的词语意思是什么】“薨逝”是一个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词汇,常用于描述地位较高的人物去世。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经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历史或正式场合中仍可能见到。
一、总结
“薨逝”是古代对贵族、官员或帝王去世的委婉说法,带有尊敬和庄重的意味。它不仅表示死亡,还隐含着身份的尊贵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在不同朝代,“薨”字的具体使用范围和含义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属于一种礼仪性的表达。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薨逝 |
拼音 | hōng shì |
含义 | 古代对贵族、官员或帝王去世的委婉说法,表示尊贵人物的死亡 |
用法 | 多见于古代文献、历史记载或文学作品中,现代较少使用 |
词性 | 动词(表示动作) |
语境 | 常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如史书、诏书等 |
近义词 | 去世、逝世、驾崩(帝王) |
反义词 | 生存、存活 |
出处 | 《周礼》、《汉书》、《史记》等古代典籍 |
三、补充说明
“薨”最初指诸侯之死,后来逐渐扩展到高级官员甚至皇帝。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其中虽未直接出现“薨”,但类似用法可见于其他历史文献。
“薨逝”一词在现代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以增强语言的历史感和正式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薨”的演变及其在不同朝代的使用情况,可参考相关古籍或历史资料。